清晨的湖面升起团团水汽,缥缈明净,如梦如烟。我走在这如画的风景里,好像是在云中漫步。走累了就坐在湖畔的亭子里歇息,一缕薄雾飘进来,在我身边轻盈地绕一个圈,又飘出去。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就好像吸进一片白云和蓝天。到了第四天,我五个月不能遏制的咳嗽,居然好了。真是奇了!
我已体会到阳光对我的康复大有裨益。其实,在有关维生素D的代谢理论中,我还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仅仅晒太阳还不够,还须依靠自己体内的代谢机制、免疫机制和自我修复机制联合起来产生作用。换句话说,如果自己的身体不能完成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那么无论晒多久太阳,无论吃下多少维生素D,都是白搭。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肿瘤患者康复路上最重要的事,是恢复和强化自己肌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不是损害这种能力。
于是我为自己确立了治疗疾病的几个最基本的依据,用来应对形形色色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这些依据是——
不能确认有好处,而能够确认有坏处的办法,坚决不用;
能够确认有好处,也能确认有坏处的办法,尽量不用;
不能确认有好处,能够确认没有坏处的办法,可以试用;
能够确认有好处,也能确认没有坏处的办法,尽量多用。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治疗”的天地敞开,就可以想象,对自己有好处而没坏处的方法实在有很多。“吃喝拉撒睡”是,“晒太阳”是,“散步”也是。现在再说一个:深呼吸。
记得有一位医生告诉我,癌细胞惧怕氧气。不知道这是否经过了科学的证明。不过,我相信这是真的!至少用我自己的感受能够印证。
当初接受开胸手术,瞬间失去左肺上叶,五脏六腑牵拉撕扯,痛彻全身,上气不接下气。幸亏病房配有输氧设备,由一根塑料管连接着,伸到我的床头,管头喷嘴不间断地咝咝作响。只要把它对准自己的鼻孔,轻轻一吸,就有一股清凉湿润进入胸腔,周身舒适。这是一种医用氧气,人工制成,通过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子不分昼夜地冒出气泡,就算你闭目不见,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尽管我对所有人工制品心存忌惮,但还是把它当作救命稻草,每天大部分时间把它塞在鼻中,就这样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出院回家以后,刀口愈合很快,胸腔里的疼痛也逐渐减轻,可是剧烈的咳嗽总是无法停止,让我白天不能安卧,夜晚无法入睡。医生告诉我,这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则因病人不同而长短不一,也许几周,也许几年。
我就这样挨过了整个夏天,一边庆幸手术成功,一边又沮丧地想:这后遗症会不会伴我终生?
秋天到来的时候,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邀我去他的家乡住一段时间。“江南的气候好,”他对我说,“对你的肺有好处。”他是苏南人,住在苏州。我知道那里温暖湿润,空气新鲜,又有充足的阳光,与我们北方干燥、混浊、寒冷的冬季形成对照。印象中总是听人说起,北方的肺病患者喜欢到南方去过冬,就像候鸟一样,一直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才会北上归巢。
于是我决定听从朋友的劝告,去江南疗养。
朋友把我安顿在苏州郊外金鸡湖畔的一处宅子里。这里远离城市中心,远离交通干道。房子被一片宽阔的草坪和鲜花簇拥着,郁郁葱葱,风景宜人。一条小路穿过树林和芦苇丛,通向湖边。极目远眺,水天相连,碧波荡漾,成了阻隔闹市喧嚣的天然屏障。
清晨的湖面升起团团水汽,缥缈明净,如梦如烟。我走在这如画的风景里,好像是在云中漫步,走累了就坐在湖畔的亭子里歇息,耳边传来绵绵不绝的鸟鸣。一缕薄雾飘进来,在我身边轻盈地绕一个圈,又飘出去。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就好像吸进一片白云和蓝天。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的胸闷和咳嗽的症状减轻了。第三天更加好些,夜里竟能安然入睡。到了第四天,我五个月不能遏制的咳嗽,居然好了。
真是奇了!我没有经过任何治疗,也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啊!
我仔细品味这地方比我家多了什么好处,想来想去,其实只不过多了三样东西:阳光、雨露和干净的空气。
在我长期生活的那座大城市里,人们被“埋葬”在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的丛林里,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大街小巷从早到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到了深夜也不得安静。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越来越多,有益成分越来越少。电视里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告诉人们空气中污染物有多少,但是谁来告诉我们,空气中有益成分的含量究竟是多少?比如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挤在一个大商场或者办公室里,密不透风。人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时候空气的含氧量会不会降低呢?负氧离子之类的好东西会不会减少呢?又比如上千万人、数百万辆汽车、数十万台锅炉拥挤在一起,争相吞噬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时候空气中的有益成分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都没人告诉我们。不过只要我们想想“氧吧”的出现,也就可以猜到,我们吸进的优质氧气一定是越来越少,而劣质氧气一定是越来越多。
有一些官方调查证明,终日在街头执勤的交通警察,血液中的含铅量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这说明,尽管我们周围空气的恶化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的确可以直接侵袭人的肌体。人人皆知,吸入有害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是如果吸不到足够的有益气体,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过,我能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一旦走进一座公园,或者哪怕是一小片街头绿地,立刻就会觉得神清气爽。我猜想,那一定是因为空气新鲜、湿润、富含氧气的缘故。
而现在,苏州郊外这片山清水秀的湿地,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辽阔无比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阳光、雨露和空气的结合是如此完美,把大自然的生机传递到我的体内。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效用却相当明显。
从苏州回来之后,我开始对空气敏感起来。渐渐地,这种敏感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细微,甚至有些神经质。厨房的油烟、街头的汽车尾气、墙角的垃圾箱、公共场所的二手烟……这些味道会立即在我心里引起强烈抵触。路边窨井盖的透气孔泛出的阴沟味儿,本来不会引起我的注意,现在也变得异常刺鼻。
我知道自己的这种感受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同时还能猜到,如果对医学专家们说起此事,他们一定会笑我神经过敏。
事实上,我的确对医生说起过。
有一天我告诉一位神经科的医生,我一坐在绿荫下就觉得头脑舒适,疼痛也会减轻。她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医生,对自己的病人充满热忱,总是报以一种全神贯注的神情,让我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的。那一次,她很认真地倾听我的叙述,这给了我鼓励,继续倾诉我对户外新鲜空气的好感,不料她笑起来,说我是“心理作用”。
“室内空气就算不好,也不至于差那么多。”她说。
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感觉。不管是心理作用还是实际效果,也不论“癌细胞怕氧气”的说法是否得到了医学证明,我觉得这样做全身都很舒服,而且这感觉很清晰。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尽可能地走到绿色树丛中。
在建立起对新鲜空气的信任之后,“深呼吸”便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呼吸一定要深,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肺是用来呼吸的,但是很多人忘记了,我们一生中只是使用肺活量的很小一部分!肺的内部充满气泡,看上去有点像一栋楼房,一个气泡就是一个房间。我们大多数人,总是让这栋楼的大部分房间关着,一辈子都不会打开。“深呼吸”的好处首先就在于,它能促使我们打开更多的房间;其次,当我们深呼吸的时候,特别是采用“腹式呼吸法”时,我们不仅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排出更多的废气,同时还能推动内脏器官更大幅度地运动。
很多人会提到气功对人体的神妙作用,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排除其中种种神秘色彩和灵修部分,气功在本质上就是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以一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方法来练习“呼吸”。这同一般意义上的“深呼吸”并无明显区别。
我的“深呼吸”,每天持续大约30分钟。这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把呼吸拉长。“呼”的时候,以一种缓慢均匀的节奏吐尽腹内所有废气,“吸”的时候,以同样的节奏让整个胸腔全部充满新鲜空气(在腹式呼吸中是鼓足腹腔)。我将这整个过程叫作“呼尽吸足”。
很多人在调理呼吸时注重吸入,而不大注意呼出。我过去也是这样,可是我渐渐地感到,在每一轮高质量的“深呼吸”中,“呼尽”比“吸足”更重要。
这是因为,只有把胸腹内所有的废气排尽,新鲜的空气才能很顺畅地进入每一个角落。
我的“深呼吸”在大多数时候是和散步一同完成的。
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上鼓励大家多散步,这引起了我的共鸣。他同时还主张散步时邀一二好友或者家人,边走边聊。他的意思是,这样能够帮助你保持步伐的节奏,不至于太快或者太慢。这话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我不想仿效。与亲友聊天当然能够让你精神愉悦,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你的呼吸节奏。所以,这种方式也许适于一个正常人的保健需求,对于一个渴望康复的癌症患者来说,就不一定适当。
我在散步时从来不和别人东拉西扯。我希望把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体内,而“深呼吸”有助于精神专注。
伴随步子的节奏,缓慢深沉地呼吸,让我感觉到体内器官的扩张和收缩,感觉到血液在加速流淌,全身的活力跃动起来。我猜这正是全身血液输氧的最好时机,所以“深呼吸”的效果也会特别明显。
当我把“深呼吸”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周围的空气质量是好还是坏。
由于现在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在诸如北京这样的地方,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纯净、湿润的空气,是越来越难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
最简单也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每天关注当地电视台的空气质量预报。事实上,我确实很注意空气质量报告,以便决定第二天我要在室外待更长时间还是少待一会儿,就像按照天气预报来决定该穿什么衣服一样。
可惜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空气质量预报还不精确,尤其不够严格,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可能人为地降低标准。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学会依靠自己。
尽管空气这种东西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还是有很多种直观的办法来判断空气质量,而无须使用仪器。如果空气中飘浮着污染物,蓝天会显得暗淡压抑,阳光苍白无力,云彩混浊不清。如果空气特别纯净,早晨的阳光就会清晰有力,傍晚则会染上一层金色。天空高远通透,白云在湛蓝色背景下熠熠生辉,层次丰富,边缘清晰,就好像是大洋深处的万顷波浪。
我还特意选择了周围几处固定的建筑和远处起伏不定的山峦作为参照,每天从窗户看去,山的轮廓是否清晰、建筑物的层次是否丰富,都可以帮助我观察空气的通透度。有时候,山峦隐没在一片混沌中,踪影全无。每逢这时,如果不是因为冷暖气流交汇而生成了重重雾气,就必然是空气中飘浮了太多的尘埃。
我们容易忽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室内的空气质量通常不如室外,所以更有必要小心谨慎地观察和维护。在室内,我能找到观察空气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阳光倾斜进来时,逆着光线看过去,可以清晰地看到空气是否纯净,以及有多少尘埃在四处飞扬。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苛刻的检验办法,就是伸手在床上、沙发垫子或者座椅靠背上拍打一下,看看有多少尘埃在瞬间弥漫开来。如果你对室内卫生特别仔细,每天清扫所有的角落,甚至连床底下也不放过,那么飘浮在室内的尘埃数量定会明显减少。
空气中的尘埃有个正式说法,叫作“可吸入颗粒物”。它肯定可以成为病菌和污染物质的载体。这东西如果经常大量地进入你的肺里,你能想象结果会有多糟。
所以,我想提醒所有癌症患者的家人,让病人居住的房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其实比给他吃一大堆营养补药更重要。